武汉高新产业将共享光谷待遇
湖北日报讯(记者李墨)昨日,武汉市政府常务会提出一项大胆突破:以东湖高新区为支点,在其他各区打造高新技术专业园,形成“一区多园”格局,各园政策享受“光谷待遇”。
按照规划,未来武汉各城区都将结合自身特色,构建高新产业专业园,重点培育一个细分产业,主要为光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高技术服务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光谷优势互补。各区已设立或新设立的专业园,均可申报。
据了解,“光谷待遇”主要体现在财税、人才、产业专项资金、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以及资本市场的优势上,目的是将光谷的政策、技术、人才、项目、资金等要素资源,在全市流动打通。以财税为例,各专业园的税收市级留成部分可参照光谷全额返还,并享受国家给予光谷的财税试点政策。此外,还有股权激励试点、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试点、“资本特区”等多项重大政策的流通。“光谷综合实力位列全国高新区三甲,但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两大示范区相比,产业总量仍然偏小,辐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武汉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区多园”的提出,有利于打破这一瓶颈,使高新产业遍地开花,做大做强。
武汉依托光谷启动“一区多园”试点
每个城区都将有一个专业园 园内企业享受“东湖高新待遇”
楚天金报讯 记者邬红波
昨日,记者从武汉市政府常务会获悉,武汉将参照北京中关村“一区多园”模式。今后,每个城区都将有一个专业园,园区内企业可跟东湖高新区里的企业一样,享受九大政策红利。“林子大了,群鸟才来。”武汉市市长唐良智表示,此举是为了放大东湖高新区政策资源,让高科技氛围、创业荷尔蒙充满江城,促进武汉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早有伏笔】“一区多园”试点酝酿5年
据武汉市副市长贾耀斌介绍,早在5年前,就有人提出学习中关村经验,试点“一区多园”,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这项计划搁置了。昨日,这份《依托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一区多园”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终于获得市政府常务会通过。
据武汉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北京中关村“一区十六园”企业总收入超过3万亿元,上海张江“一区十八园”企业总收入超过2万亿元,而东湖高新区企业总收入仅6517亿元。“中关村和张江的实践证明,‘一区多园’能通过辐射带动作用,有效发挥示范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增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武汉市科技局局长吴志振说。
按照初定的《实施意见》,“一区多园”将实现“五个统一”:统一组织协调、统一产业布局、统一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统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统一科技统计口径。在武汉的设想中,未来3年,争取每个区都有一个专业园。让东湖高新区企业总收入到2020年达到1.3万亿元。
【戴上“帽子”】让政策洼地在各城区涌现
“一区多园”,意味着武汉市的一些专业园可挂上“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园”的牌子。戴上东湖高新的“帽子”后,政策效应有多大?《实施意见》初步提出,专业园可享受东湖高新的财政、统计、税收、科技和产业、人才、金融等九大政策。具体包括各专业园的税收市级留成部分全额返还;各区设立人才、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股权激励试点政策、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试点政策;专业园人才优先入选“黄鹤英才计划”;“资本特区”政策等等。(如图表)
对于入选园区的企业而言,这九大政策无疑是利好。例如允许科技企业通过东湖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站申请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能大大缩短申报时间,提高效率。届时企业不需要再从区-市-省-国家层层上报,而可以通过高新区直接向国家申报。“其实,我在意的倒不是税收政策,而是东湖高新的招牌效应。”东西湖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主任姜舟表示,“一区多园”可最大程度整合资源,比如人员考核、宽容失败等软环境也要与东湖高新同步。
据武汉市政府相关人士透露,东西湖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也是国家级开发区,很有希望纳入“一区多园”试点范畴。
【避免无序竞争】 每个园区有一个细分产业
“江岸有黄浦科技园,江汉有江北民营科技园,东西湖有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江夏有藏龙岛科技园……”在昨日的武汉市政府常务会上,武汉各城区的区长争先恐后发言,希望将自己辖区内的开发区、科技园区等纳入东湖高新“一区多园”试点。对此,唐良智表示,这些产业园都可纳入,其他区也可积极争取,大光谷范围内的区,如洪山、江夏纳入的面积可更多一些。“然而,各区多点‘开花’,难免带来产业发展上的雷同,会不会陷入无序竞争?”会上,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对此,武汉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申报专业园有条件,必须明确其空间布局和产业领域。“一个专业园重点培育一个细分产业,包括光电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
另外,武汉还将把专业园纳入年度综合考核评估,包括面积、企业、产值、发展规划等,考核不合格者将退出。
九大政策红利
1 对各专业园的税收市级留成部分全额返还;各专业园的税收区级留成部分专款用于专业园建设。
2 各区要分别设立人才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落实各项政策。
3 建立东湖高新区和各区的双重统计机制。各专业园管委会负责汇总整理反映专业园发展的相关数据,分别报送至所在区政府和东湖高新区管委会。
4 争取将国家和省支持东湖高新区先行先试的财税政策覆盖至专业园。
5 将股权激励试点政策、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试点政策覆盖至专业园。
6 专业园内的科技型企业可通过东湖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站申请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7 专业园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可通过东湖高新区申报国家级、省级科技和产业计划项目。
8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专业园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优先支持专业园人才入选“黄鹤英才计划”、“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培养计划”等人才计划,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有关人才计划。
9 在同等条件下,政策性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优先支持园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将“资本特区”政策覆盖至各专业园。
来源:湖北日报
地址:中国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云峰南街17号 邮编:110022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综合办公室:024-25852950 经营管理部:024-25872276/25851536 E-mail:srif@chinasrif.com
辽ICP备05018365号 辽公网安备 21010602000075号
主要从事铸件方面的研究,开发,技术推广及产品生产加工. 技术支持:北京信诺诚